2025年事业单位备考:容易误释的成语(二)
2025-04-30 15:32:52 来源:旺黔诚·大树职教
21. 感同身受: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。不能理解为“共鸣”。
22. 雅俗共赏: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。不能理解为“作品的雅俗”。
23. 求全责备: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。不能理解为“对人的责备”。
24. 噤若寒蝉:形容不敢作声。不能理解为“冷得不能出声”。
25. 对簿公堂:指公堂上受审。不能理解为“告上法庭”。
26. 目光如炬:形容见识远大。不能理解为“目光炯炯有神”。
27. 空谷足音: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事物。不能理解为“传播声音 (空谷传声)。
28. 登堂入室: 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。不能理解为“步入屋室”。
29. 置若罔闻:放在一边,好象没有听见。不能理解为“不放在心上 (置之度外)”。
30. 炊沙作饭:并非形容生活艰难,而是比喻白费气力,劳而无功。
31. 穿凿附会:指将毫无关联的事物生拉硬扯在一起强作解释,并非‘凿穿它使之符合规格”
32. 毫发不爽:意为“一点不差”,并非“一点儿也不爽快”。
33. 怙恶不悛:指“坚持作恶,不肯悔改”,并非“保护恶人使之不悔改”。
34. 苦心孤诣:指费尽心血,刻苦钻研,在学问技艺上达到别人不及的境界。并非“苦心去发明创造”。
35. 门可罗雀:意为“门庭冷落”,并非“门庭若市”。
36. 米珠薪桂:形容物价昂贵,并非“把珍珠当米粒,把桂木当柴薪, 比喻挥霍无度”。
37. 杀人越货:意为“杀害人命并抢劫财物”,并非“杀了人却(越过)不要财物”。
38. 虚与委蛇:形容对人假意应酬敷衍,并非“假意给人一条蛇”。
39. 纵横捭阖:意为“在政治上,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争取”, 并非“往来奔驰”。
40. 闪烁其辞:意为“说话吞吞吐吐,躲躲闪闪”,并非“说大话”,“说过头话”,“闪光语言”。
21. 感同身受: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。不能理解为“共鸣”。
22. 雅俗共赏: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。不能理解为“作品的雅俗”。
23. 求全责备: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。不能理解为“对人的责备”。
24. 噤若寒蝉:形容不敢作声。不能理解为“冷得不能出声”。
25. 对簿公堂:指公堂上受审。不能理解为“告上法庭”。
26. 目光如炬:形容见识远大。不能理解为“目光炯炯有神”。
27. 空谷足音: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事物。不能理解为“传播声音 (空谷传声)。
28. 登堂入室: 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。不能理解为“步入屋室”。
29. 置若罔闻:放在一边,好象没有听见。不能理解为“不放在心上 (置之度外)”。
30. 炊沙作饭:并非形容生活艰难,而是比喻白费气力,劳而无功。
31. 穿凿附会:指将毫无关联的事物生拉硬扯在一起强作解释,并非‘凿穿它使之符合规格”
32. 毫发不爽:意为“一点不差”,并非“一点儿也不爽快”。
33. 怙恶不悛:指“坚持作恶,不肯悔改”,并非“保护恶人使之不悔改”。
34. 苦心孤诣:指费尽心血,刻苦钻研,在学问技艺上达到别人不及的境界。并非“苦心去发明创造”。
35. 门可罗雀:意为“门庭冷落”,并非“门庭若市”。
36. 米珠薪桂:形容物价昂贵,并非“把珍珠当米粒,把桂木当柴薪, 比喻挥霍无度”。
37. 杀人越货:意为“杀害人命并抢劫财物”,并非“杀了人却(越过)不要财物”。
38. 虚与委蛇:形容对人假意应酬敷衍,并非“假意给人一条蛇”。
39. 纵横捭阖:意为“在政治上,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争取”, 并非“往来奔驰”。
40. 闪烁其辞:意为“说话吞吞吐吐,躲躲闪闪”,并非“说大话”,“说过头话”,“闪光语言”。
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,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,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,非盈利目的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。